小贴士
1,温水和面会让酵母的性能发挥得更好,发酵好的面一定要排气完全,不然蒸好的包子会坑坑洼洼。
2,蒸好后不要立即取出,闷5分钟会让包子更稳定不回缩。
3,吃不完的包子要密封冷冻起来保存,吃的时候蒸10分钟就可以了
要想做出光滑雪白又松软的面皮,也有几点要注意:要选择的面粉,“雪花粉”之类的比较白的面粉相对成品卖相会好看一些;第二面团要充分搅打出筋,有机器揉面的当然比较方便,没有的用手揉的,也要注意揉的时间,一般手揉起码一小时以上才能让面团延伸到比较合适合的筋度;第三发面的时候注意不要发过头,温度过高或者过低,面团都是发不好的,一般28度40分钟左右是正常时间,夏天室温偏高时可能只要25分钟,冬天要送入烤箱,室温的话相对时间要延长,总之时间不是定式,只要随时注意观察,面团发到两倍大左右即可,发过了面团会塌陷,再蒸就蒸不起来了,面团的口感会比较死硬,不松软;第四要想表面光滑,可以事先把面粉过筛一遍,机器搅面以后再上手揉十来分钟,纯手工揉面的话多加入摔打的动作,这样可以通过力量与案板的接触,使面团表面光滑;第五整形的时候注意手法,虎口收馅,收口朝下,这样才能让包子的正面保持光滑。
奶黄包趁热吃,松软可口,里面的奶黄馅也香甜、柔软。如果凉了口感就没那么好了。吃不完的奶黄包可以放入冰箱密封保存1天,吃之前放入蒸锅重新加热后再吃。
广东早茶是一种广东民间饮食风俗。早茶是汉族社交饮食习俗,多见于中国南方地区,如广东、江苏、浙江等地,尤其是在广东 。广东人饮早茶,有的是当作早餐的,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,共享天伦之乐。广东人品茶大都一日早、中、晚三次,但早茶为讲究,饮早茶的风气也盛,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,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。
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。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“一厘馆”的馆子,门口挂着写有“茶话”二字的木牌,供应茶水糕点,设施简陋,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,聊供路人歇脚谈话。后来出现了茶居,规模渐大,变成茶楼,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。
早茶指的是一种以茶与美食为基调的传统习俗,常见于广东、江苏等地,意思类似于吃早点,区别在吃早茶比较讲究,一般是全家人或朋友到茶楼或酒家点上茶水和茶点,边吃边聊,慢慢品尝,不过现在的吃早茶已经不受时间限制了,也可能在上午进行,也可能在中午进行。
早茶,是指在早晨享用的茶。单它不仅仅是指喝茶这个简单的动作,而是一种结合了饮茶和吃点心的社交活动。早茶文化在中国南方尤为盛行,特别是在广东、香港和澳门等地,早茶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。
广式点心的主要特点是用料精博,品种繁多,款式新颖,口味清新多样,制作精细,咸甜兼备,能适应四季节令和各方人士的需要。各款点心都讲究色泽和谐,造型各异,相映成趣,令人百食不厌。
点心的品种、款式和风味是由皮、馅和技艺构成。广东的点心的皮有四大类二十三种;馅有三大类四十六种。点心师们凭着高超的技艺,给这些不同的皮、馅千变万化的组合和造型,制成各种各样的花式美点。在各类点心中,代表名品有:鲜虾荷叶饭、绿茵白兔饺、煎萝卜糕、马蹄糕、皮蛋酥、冰肉千层酥、叉烧包、酥皮莲蓉包、芝麻包、刺猥包子、粉果、及第粥、干蒸蟹黄烧麦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