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款的奶黄包,除了馅料的味道要足,要有浓郁的奶香和蛋黄味,对面皮的要求也是很高的,面要白如雪,表面要光如脂,入口要绵如云,这些也就对制作的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。
要想做出光滑雪白又松软的面皮,也有几点要注意:要选择的面粉,“雪花粉”之类的比较白的面粉相对成品卖相会好看一些;第二面团要充分搅打出筋,有机器揉面的当然比较方便,没有的用手揉的,也要注意揉的时间,一般手揉起码一小时以上才能让面团延伸到比较合适合的筋度;第三发面的时候注意不要发过头,温度过高或者过低,面团都是发不好的,一般28度40分钟左右是正常时间,夏天室温偏高时可能只要25分钟,冬天要送入烤箱,室温的话相对时间要延长,总之时间不是定式,只要随时注意观察,面团发到两倍大左右即可,发过了面团会塌陷,再蒸就蒸不起来了,面团的口感会比较死硬,不松软;第四要想表面光滑,可以事先把面粉过筛一遍,机器搅面以后再上手揉十来分钟,纯手工揉面的话多加入摔打的动作,这样可以通过力量与案板的接触,使面团表面光滑;第五整形的时候注意手法,虎口收馅,收口朝下,这样才能让包子的正面保持光滑。
广东早茶是一种广东民间饮食风俗。早茶是汉族社交饮食习俗,多见于中国南方地区,如广东、江苏、浙江等地,尤其是在广东 。广东人饮早茶,有的是当作早餐的,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,共享天伦之乐。广东人品茶大都一日早、中、晚三次,但早茶为讲究,饮早茶的风气也盛,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,因此当地称饮早茶为吃早茶。
早茶指的是一种以茶与美食为基调的传统习俗,常见于广东、江苏等地,意思类似于吃早点,区别在吃早茶比较讲究,一般是全家人或朋友到茶楼或酒家点上茶水和茶点,边吃边聊,慢慢品尝,不过现在的吃早茶已经不受时间限制了,也可能在上午进行,也可能在中午进行。
广东早茶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,以清淡为主。烹饪方法多采用蒸、炖、煮等,尽量保留食材的原本味道。同时,广东早茶还讲究时令,根据季节变化选用不同的食材,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。
广东早茶在传承传统美食的同时,也不断创新发展。许多现代元素融入其中,如新派的点心小吃、茶艺表演等,使得广东早茶成为了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饮食文化。
早茶,中国社交饮食习俗。早茶习俗多见于中国南方地区,尤其是江苏扬州、泰州、盐城、里下河地区和广东。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,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食在广州,味在西关。
西关是三百多年来广州美食文化的核心区域,也是广式点心的发源地,广州的名小吃皆是出自西关地区。到广州,不可不来西关饮茶,饮早茶,自然少不了西关名点。每逢周末或假日,广东人便扶老携幼,或约上三五知己,齐聚茶楼“叹早茶”。“叹”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,由此可见,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,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。
广式茶点有干蒸烧卖、虾饺、叉烧包、流沙奶黄包、肠粉、凤爪、红米肠、萝卜糕、马蹄糕、钵仔糕、老婆饼、薄撑、鸡仔饼、腐乳饼、马拉糕等。广式早茶的点心分两种:干点心和湿点心。普遍来说,干点心比湿点心要更受欢迎,而干蒸烧卖就是干点心中的代表。它是用麦面和鸡蛋做成薄皮,包着满满的肉馅和虾仁蒸熟而成的,金黄色的外皮,加上面上的一颗大虾仁,一口咬下去,满满的都是肉,爽口弹牙,鲜嫩多汁。